时间: 2024-05-24 12:50:09 | 作者: 华体汇app
2017年,中国二冶建设者奔赴2000余公里开启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逐渐完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境治理和健全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从普通整治向精品示范的跨越。在响应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两山”样板村规划建设的号召下,中国二冶结合村庄真实的情况,有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充分挖掘特色,打造亮点,为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湖州样板”下足功夫,不仅让姚庄为国家5A级景区乌镇古镇增光添色,更为姚庄的小微企业招商引资打开一条美丽之路。
兵马未动,策划先行。施工是在村民们生活的旁边的环境中进行,一定要研发一套便于施行,又不扰民的方案。作为该项工程的总工程师王瑞祥,土生土长的内蒙汉子,生活中不拘小节,甚至在大家眼中是个粗糙的“老爷们儿”。第一次面对湖州这样温婉秀丽的环境,他绕着小城镇改造的施工区域来来走了近半个月,带领着技术人员制定出各阶段主体工程的施工设计的具体方案和同期的环境保护方案。调整后的方案结构符合常理,技术成熟,工艺简单,尽可能减少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中国二冶湖州项目部承建的南北公园即民俗文化公园,对周边水域进行清淤处理,清理水域留存垃圾,保持水面无污水排放口,无废弃漂浮物,无“黑河、臭河、垃圾河”,保持水体洁净、水系畅通。同时以科学性、生态性、经济性为原则处理河岸及湿地驳岸,以自然生态为主,辅以人工硬岸或直岸驳岸系统。河岸及湿地驳岸以自然生态为主,人工硬质驳岸主要分布在建筑物周边及城市新区和村落居住区周边。对沿河两岸附属设施、沿河建筑进行风貌改造与整治,对公园绿化进行设计,结合植被种植,形成休闲步道。为不影响百姓的生活健康,施工材料堆场全部远离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地方。
历经3年的湖州美丽乡村建设,积累了不少有益的施工经验和环保做法。说起环境保护,总工程师王瑞祥如数家珍:建筑垃圾每万平米产生量小于200吨,有毒有害废物分类率达到100%,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大于50%;噪声控制现场噪音排放满足国家标准,土方作业昼间≦75dB,扬尘高度≦1.5米;结构施工昼间≦70dB;装修施工昼间≦60dB;夜间施工噪声均应≦55dB;施工现场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PH值在6~8之间;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扬尘高度≦0.5米……一串串数据很难让人读懂,但却倾注了工程师们全部的心血,施工全过程完全达到环保部门要求,无周边单位或居民投诉。
与此同时,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物质时,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采取一定的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不污损场外道路。施工现场出口设置冲洗平台,及时清洗车辆,防止泥土外带。作业场地修建围墙围挡,减少扬尘扩散等。在生活办公区域中,项目部设立临时厕所,办公区设置水冲式厕所,并设置化粪池,污水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在工地食堂洗碗池下方设置二级隔油池,清扫、清洗,油污等随生活垃圾一同收入生活垃圾桶,由专门环卫部门收集清运。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直接感受者和受益者,看着越变越美的家园,不少村民也积极投身到美丽家园的建设中。“一开始,部分村民对整治还有些抵触情绪,但看到改造后的效果这么漂亮,大家都夸美丽乡村建设办了件大好事。
通过改造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集镇内河道水体质量,消除水体微生物腐烂产生的臭气;随着路网的优化,汽车尾气排放速率和排放浓度对周围环境影响也有所缓解;对低小散企业的整治也使得企业乱排现象得到遏制,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工业废水经工业废水处理站基本能达到排放标准;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噪声排放;采用消声器、设置独立房间或安装隔声罩、安装吸收声音的材料等措施做处理;对运输的载重车辆,保持其性能好;对废料尘屑进行综合利用;室内外设垃圾站、垃圾箱,生活垃圾及时由环卫部门清运,统一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理,以防二次污染。
如今行走在村庄的道路上,已经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乡村美了,不但生活舒心,还让姚庄的村民倍感骄傲。据了解,这里是通往国家5A级景区乌镇古镇的必由之路,每天途经姚庄的车辆不少,现在路过这里,人们常常会赞叹:“这个村建得真美、真像样!”乡亲们心里美滋滋:过去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村,如今变成舒适宜居的美丽村庄。村里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村主道路宽敞明亮,生态靓丽养眼,处处都显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二冶集团湖州项目部注重ECO修复,尊重历史痕迹、体现地方特色、还原生态文明。为了留住这份乡愁,为了建设一份美丽事业,中国二冶建设者满怀责任与激情奔赴2000多公里开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造福湖州百姓尽显央企风范。(王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